交易三观论

时间:2017-09-16 10:31:31   作者:admin   评论:
摘要:三观正,其业正

       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动物行为试验:把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一个长箱的两端并装满水,中间用一块厚玻璃板隔开。刚开始,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一端发起进攻去捕食,它当然失败了。但它毫不气馁,接着又向小鱼发起更猛烈的进攻,当然它又失败了,并且受了伤。但它还要进攻,第3次、第4次,……,多次进攻无望后它再也不进攻了。这时,试验者将中间的玻璃隔板拿开,奇怪的是鳄鱼像是死去了一样,仍然一动不动,它只是绝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自己身边悠闲地游来游去。它放弃了所有努力,最终活活地饿死。

       这条鳄鱼的死让心理学家感到很震惊!一个外表看起来十分强大凶猛的生命体竟然会如此的没有耐力?或者说如此地经不住考验?心理学家很彷徨,于是他接下来又做了几个试验,他想探究是否其它生物也如同鳄鱼一样经不住考验?他把一只跳蚤放进铁桶里,然后用玻璃板盖住桶口。开始的时候,跳蚤总是想跳出桶外,它一次次地跳跃,一次次地碰撞到玻璃板上,当它快跳到一百次的时候,还是没有跳跃出来,而自己的身体已被碰撞得遍体鳞伤、痛苦不堪了!于是跳蚤决定放弃了努力。虽然后来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拿开了,但跳蚤再也没有试跳过一次。跳蚤的结局与鳄鱼一样,被自己的经验困死在了铁桶里。

       后来,心理学家还继续观察了马嘉鱼的行为、蝴蝶的行为……。总结之后,心理学家得出了重要结论:动物是以经验为行动向导的生物。

       动物大脑的思维功能使得动物只能具有欲望、经验;

       人类大脑的思考功能使得人类可以拥有理性、信仰。

       动物只有欲望,只能想着如何满足当下的需求,谈不上理性,

       动物也有经验,只能经历验证解决生存的技能,谈不上信仰,

       动物没有理性,只有依各种生理需求而进行各种满足生理需求的一切活动,没有价值取向,

       动物何谈信仰,只有在各种生理需求驱动下作出各种满足需求的一切行为,可以没啥责任。

       人类源于动物,因而具有动物的一切基本属性,情感、欲望、经验、……;

       人类高于动物,不是因为大脑的容量比动物多,主要是人类大脑思考功能的发挥;

       人类大脑思考功能的发挥造就了“廉耻感”、“尊严感”、“自卑”、“自尊”、“美感”等等人类情感基准;

       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有“廉耻感”、“尊严感”、“自卑”、“自尊”、“美感”等等人类情感特征。

       人的本性之一就是社会性,人是社会动物。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质。

       人类情感基准是构筑“社会性”的基础,因而人类诸多的社会活动高于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,

       人类的“社会性”铸就了“责任感”、“价值观”、“价值取向”、“信仰”……,

       需求、欲望、想法、经验、……,作为动物属性的成分,人人都可以具有。

       信仰,是需求、欲望、想法、经验、观念、理念、信念、文化等等思考千锤百炼的结果!

       在金融市场上,想赚大钱,那只是拥有需求、欲望、……,

       在赚钱的方法上,如果只想着满足当下的需求、靠欲望作支撑,如果仅仅是凭借着经验,那么比动物又能高明多少?

       纵观那些有所成就的金融交易大师们,无一不是运用人类的理性,秉持科学的信念,将诸多因素千锤百炼成为信仰,拥有信仰或许才是在金融市场能够有所成就的根本所在?

       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,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。

       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,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,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民族。

       “现实思考”与“终极思考”是完整金融交易理论体系的两大支点,少了哪一个支点的理论就会失去平衡,从而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理论体系。而如今市面上众多繁杂的金融交易书籍,以及遍布各地的讲座,在对现实利益过度追求的当今时代,面对“终极思考”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茫然无觉、几近空白。

在金融交易知识理论体系的最高端——是交易哲学(或投资哲学)。

        纵观现代金融投资领域的成功者们,其知识均可分为三大类。

       第一类是基础知识,即如何开户、如何交易、如何看盘和如何查阅信息等等;第二类是专业知识,如能看财务报表、熟悉各种比率、会做证券分析、能给企业估值和了解投资组合理论等等;第三类是关于投资的哲学知识。(知道分子——知识分子——最具价值——按知分配)

       第一类知识,是股民都会,但大部分散户只拥有这一类知识。

       第二类知识,在各大商学院里面都能学到,科班出身的投资从业人员程度不同地拥有这类知识。

       第三类知识是关于投资哲学的知识,是最具价值的知识,也是最高级的装备。它与其说是知识,不如说是修炼出来的素养,这些修炼元素来自:统计学、心理学、历史学、金融学、管理学、哲学等等,这种修炼在学院里是很难真正完成的。(老师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)

       只有真正拥有了投资哲学的人才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,才可能成为投资大师。

       三类知识的有机整合就是修炼,这或许就是关于投资的秘诀。(知道——知识——实践——修炼)

       缺乏了“终极思考”意识,在“现实”与“终极”两个极点中失落了一个极点,这就不能达到“哲学”的境界。只有具备这两大极点,体系才能有平衡的基础,有平衡才能有从容,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哲学或投资哲学。哲学追问的是交易的终极根据和意义,是对交易本性的追问。而“无须追问”或“不能追问”是儒学对深入认识复杂问题的回避。

       在真正的投资哲学里,人类需要“现实思考”,也需要“终极思考”,这是人之为人的两个重要支点。如果缺乏了“终极思考”这样一个支点,人们只会更加注重“现实思考”,进而竭尽全力去谋求现实利益。然而,现实利益是极其复杂的,而当社会的架构为赢得人们的支持而顺以“现实思考”的理念时,会促使社会更加注重现实利益——现实利益意识的膨胀自然就把众人推向了危险的边缘,对现实利益的过度追求成了这个时代最危险的潜在因素。

        哲学就是在人类对复杂的探究中产生的,哲学就是对抗复杂,哲学就是要使人们从容地面对复杂。而当人们在金融市场上能够从容地面对复杂的时候,利润则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。

       此所谓:无争无所不争,无为无所不为。

       统计市场化和计算存贮技术已经使人类进入“大数据时代”,统计学与大数据的结合使传统的复杂变得相对简单,它使得千百年来传统的终极思考模式发生了质的巨变,海量数据与量化处理使投资哲学变得更为具体,哲学被赋予了新的实用意义,这意味着普通人将可能拥有这类知识。

上一篇:资金管理观
下一篇:最后一页